董卓无疑是三国早期最具影响力的角色之一。他的军队在当时规模庞大,拥有众多声名显赫的武将,显示出他内心深处的野心。若不是他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能人志士协助,他的地位恐怕不会如此显赫。那么,假如董卓在铲除十常侍之后,能够真心实意地支持汉室皇帝,是否让其他诸侯仍会图谋自立呢?
其实,董卓的出现可能只是天下动乱的一个借口。汉朝后期,朝政已经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加上黄巾军的持续骚乱,许多野心家开始感受到机会的气息。董卓在黄巾军乱世中脱颖而出,凭借他的战功获得了刺史的封号。随后,他果断地剿灭了十常侍,暂时平息了动荡,恢复了表面的稳定。
作为外臣的董卓,从逻辑上讲并不应该久留于京城。无论他对汉室皇帝表现如何,总会有人借机对他进行攻击。当时袁绍、曹操都在京城担任官职,董卓的到来实际上加速了他们的成长。董卓在其位上犯下不少错误,最显著的便是用阴险的手段杀死了丁原,甚至还欲图谋卢植的性命,最后更是试图废掉少帝刘辩,令天下众生感到震惊与愤慨。
展开剩余66%假如董卓能够认真辅佐刘辩,或是支持他自己推举的刘协,或许天下诸侯对他的反感不会如此强烈,也不会凝聚起18路诸侯的反抗力量。然而,董卓的到来已然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掌握权力的他,自然会将关键的官职分配给自己的亲信,而原本前途无量的何进门生们则感到极大的威胁与失落,即使董卓在辅佐刘辩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这种情绪的蔓延。
刘辩身为何进的“产物”,最终的退位几乎是势在必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董卓选择了果断的行动,废除刘辩。刘辩在位期间,很多大臣有机会上升,而一旦他被撤除,何进的门生们无疑是最为不满的,袁绍、曹操等人更是愤怒难平。
刘协在这一过程中则成为牺牲品,然而在此时矛盾早已浮出水面。刘协的地位并未获得众大臣的认可,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在他落难时无人争抢“天子”的宝座。董卓的手段直接激化了内部的对立,让天下诸侯再也没有后顾之忧,纷纷开始大刀阔斧地扩展自己的实力。即使是一位地方太守,手下也能拥有上万精兵,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然而此局面也是黄巾军骚乱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诸侯的信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勤王逐渐演变为攻城略地,互相征伐,互相攻击。因此,董卓无疑是这一切变化的催化剂,即使没有他的参与,这一系列反应终究会发生,只不过进程会慢一些罢了。
董卓的势力可谓异常庞大,文臣武将云集,兵不血刃便能击败丁原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李儒、贾诩、李傕、郭汜、华雄、张济等人环绕在他身旁,若非内部出现了崩溃,诸侯们很难对董卓造成多大的威胁。董卓去世后,天下诸侯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假如董卓能够用心辅佐,即便没有他的存在,天下诸侯也必然会各自拥兵自重,争权夺利。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杠杆配资找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