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看工资条时,不少人会发现:前几个月个税按 3% 扣,突然某个月税率变成了 10%,扣税金额一下子多了 —— 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关键不是 “累计收入额” 直接到了某个数,而是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超过了门槛。今天就把这个逻辑拆透,帮你算出自己的 “税率切换点”。
一、先破误区:不是 “累计收入额” 到数就转税率,核心是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首先要明确:个税税率(综合所得累进税率)是按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分级的,不是按 “累计收入额”。两者的关系是: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额 - 累计扣除项
其中,“累计扣除项” 包括 3 部分:
累计基本减除费用:每月 5000 元(全年 6 万元),所有人都能扣;
累计专项扣除:每月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部分(比如社保 + 公积金共 2000 元);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每月房贷利息(1000 元)、子女教育(1000 元 / 孩)、赡养老人(2000 元)等(按个人实际情况扣除)。
而个税税率表(综合所得累计预扣率表)的核心级距是:
不超过 3.6 万元的部分:税率 3%(第一级);
超过 3.6 万元至 14.4 万元的部分:税率 10%(第二级)。
也就是说:当你的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超过 3.6 万元时,超过的部分就会按 10% 税率计算,而不是全部收入都按 10% 算(这是 “超额累进税率” 的核心,只对超额部分加税)。
二、算清楚:不同扣除情况,“税率转 10%” 对应的累计收入额
因为每个人的 “累计扣除项” 不同(比如有人扣五险一金,有人还能扣房贷),所以 “触发 10% 税率的累计收入额” 也不一样。我们分 3 种常见场景计算,你可以对号入座:
场景 1:只扣 “基本减除费用”(无五险一金、无专项附加扣除)
比如刚毕业的实习生,没交社保,也没有房贷 / 子女等扣除项,每月只扣 5000 元基本减除费用。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额 - 5000 元 / 月 × 月数
当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3.6 万元时,触发 10% 税率,代入公式:
36000 = 累计收入额 - 5000×n(n 为月份,比如 n=6,即半年)
以 “6 个月” 为例(1-6 月):
累计收入额 = 36000 + 5000×6 = 36000 + 30000 = 66000 元
也就是说:若你每月收入 1.1 万元(6 个月累计 6.6 万元),且无其他扣除,1-6 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6.6 万 - 3 万 = 3.6 万,刚好踩线;若 7 月再收入 1.1 万,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7.7 万 - 3.5 万 = 4.2 万(超过 3.6 万),7 月个税就会有部分按 10% 算。
场景 2:扣 “基本减除费用 + 五险一金”(无专项附加扣除)
比如普通上班族,每月五险一金个人缴费 2000 元(社保 1500 + 公积金 500),无房贷 / 子女扣除。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额 - (5000+2000)× 月数 = 累计收入额 - 7000×n
当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3.6 万元时:
累计收入额 = 36000 + 7000×n
以 “6 个月” 为例:
累计收入额 = 36000 + 7000×6 = 36000 + 42000 = 78000 元
若你每月收入 1.3 万元(6 个月累计 7.8 万元),1-6 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7.8 万 - 4.2 万 = 3.6 万;若累计收入额超过 7.8 万,比如 8 万元,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8 万 - 4.2 万 = 3.8 万(超过 3.6 万),税率就会涉及 10%。
场景 3:扣 “基本减除费用 + 五险一金 + 专项附加扣除”
比如已婚有孩、还房贷的上班族:每月五险一金 2000 元,子女教育 1000 元(1 孩),房贷利息 1000 元,每月合计扣除 = 5000+2000+1000+1000=9000 元。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额 - 9000×n
当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3.6 万元时:
累计收入额 = 36000 + 9000×n
以 “6 个月” 为例:
累计收入额 = 36000 + 9000×6 = 36000 + 54000 = 90000 元
若你每月收入 1.5 万元(6 个月累计 9 万元),1-6 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9 万 - 5.4 万 = 3.6 万;若累计收入额达 9.1 万元,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9.1 万 - 5.4 万 = 3.7 万,就会触发 10% 税率。
三、关键提醒:税率转 10%,不是 “全部收入按 10% 算”
很多人误以为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3.6 万,所有收入都按 10% 算”,这是大误区!个税是 “超额累进”,只对 “超过部分” 按高税率算。
比如:你的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4 万元(超过 3.6 万),计算个税时:
3.6 万元以内的部分:按 3% 算,税额 = 36000×3%=1080 元;
超过 3.6 万的部分(4 万 - 3.6 万 = 4000 元):按 10% 算,税额 = 4000×10%=400 元;
总个税 = 1080+400=1480 元,而不是 40000×10%=4000 元(差了 2520 元)。
这一点一定要分清,避免误以为 “税率转 10% 就会多扣很多税”—— 其实只是超额部分加税,整体税负还是合理的。
四、实操:怎么预估自己的 “税率切换时间”?
算清自己的 “月均扣除额”:
月均扣除额 = 5000 元(基本)+ 月五险一金个人缴费 + 月专项附加扣除(按实际情况,比如 1000 元子女教育 + 1000 元房贷 = 2000 元)。
比如:5000+2000+2000=9000 元 / 月。
算 “触发 10% 税率的累计收入额”:
假设你想知道 “第 n 个月会触发”,则累计收入额 = 36000 元(门槛)+ 月均扣除额 ×n。
比如 n=8 个月:累计收入额 = 36000+9000×8=36000+72000=108000 元,若你每月收入 1.35 万元(8 个月累计 10.8 万元),8 月就会触发 10% 税率。
用个税 APP 核对:
打开个税 APP,进入 “首页 - 我要查询 - 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选择年度,可看到 “累计收入” 和 “累计扣除”;再进入 “首页 -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非汇算期可看模拟数据),能看到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若这个数接近 3.6 万元,下一个月就可能触发 10% 税率。
总结:记住 2 个核心
税率从 3% 转 10% 的核心门槛: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3.6 万元,不是累计收入额;
自己的 “触发收入额”=3.6 万元 + 累计扣除项(基本 + 五险一金 + 专项附加)× 月份数。
股票杠杆配资找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