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的演變過程
1.第一階段:面向終端的網絡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面向終端的網絡也是最簡單的計算機網絡,其構成就是將一臺主機系統通過通信線路與多個終端設備直接相連,見圖1-1(a).主機是網絡的中心,本地用戶通過各自的終端設備共享主機的資源。這就是當時以單臺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當時其終端設備不具備自主處理數據的能力,僅能完成輸人輸出等功能,所有數據處理和通信任務均由中央主機來完成。
在這個階段,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計算機網絡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如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建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就是將地面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通過通信線路匯集到一臺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把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在這一階段的網絡特征、存在問題以及演變過程如下。
網絡特征:共享主機資源。
存在間題:
(1)主機負荷較重,主機既要承擔通信任務又要負責數據處理。
(2)通信線路利用率低。
(3)網絡可靠性差。
演變過程: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多,網絡出現了遠端用戶的接人需求。遠端用戶通過已有的電話通信網遠程與主機相連,并共享主機的資源。其中,網絡提供的接人設備為Modem(即調制解調器),網絡發展由圖1-1(a)演變到圖1-1(b)。此時的主機不僅要服務于本地用戶,而且還要服務于遠端用戶。
隨著遠端用戶逐漸增多,為了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在網絡的末端引人了終端控制器(Terminal Control, TC)或集中器(Concentrator Device, CD)等設備,負責從終端到主機的數據集中以及從主機到終端的數據分發。為了減輕網絡主機的負擔,在網絡的前段引人T前顯處理機(Front End Processor, FEP)或通信控制器(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CCU),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網絡發展又由圖1-1(b)演變到圖1-1(c).網絡發展到此時,第一次出現了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的分工,主機從繁重的通信控制中解脫出來,從而更好地發揮主機的數據處理能力。
2.第二階段:面向內部通信的網絡
第一階段的網絡只能在主機和終端之間進行通信,每臺主機以及所服務的終端構成一子網,各子網間彼此獨立.網絡發展到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現了多個主機的互聯系統,實現了“主機與主機”之間的通信,見圖1-2(a),這個階段,每臺主機服務的子網之間通信均是通過各自主機之間的直接連線實現數據的轉發.其網絡特征、存在問題以及演變過程如下。
網絡特征:以多主機為中心。網絡結構從“主機一終端”轉向為“主機一主機”。存在問題:該階段各企業的網絡體系及網絡產品相對獨立,沒有統一標準.此時的網絡只能面向企業內部服務。
演變過程:隨著子網間通信量的增加,由主機負責數據轉發的通信網絡顯得力不從心.于是,新的網絡設備被研制出來,即通信控制處理機(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CCP),該設備負責主機之間的通信控制,使主機工作從通信任務中分離出來,網絡發展由圖1-2(a)演變到圖1-2(b)網絡發展到此時,網絡的兩層概念被正式提出,即網絡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 通信子網:由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線路和其他通信設備連接構成,負貴網絡通信,完成網絡數據傳輸、轉發等信息處理任務。
資源子網:由眾多主機系統、終端以及各種外圍設備等組成。負責網絡數據的產生和處理,并向網絡用戶提供網絡資源和網絡服務等功能。隨著網絡應用范圍的擴大或延伸,通信子網由企業內部私有通信網絡延伸到利用社會公共通信網絡(如PSTN電話網、X. 25分組交換網等),這時網絡的發展由圖1-2(b)演變到圖1-2 (c)。隨之又一新的網絡接口設備被研制出來,即接口信息處理機(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IMP),該設備主要功能是基于存儲轉發原理,負責數據在通信子網接口處的交換與轉發。
重大事件:到20世紀60年代末,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資助建立一個實驗網絡,名為“阿帕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 ARPANET)。該ARPANET網把位于美國不同地理位置的4所大學(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猶他州大學)主機連接起來,進行分散控制和資源共享,使用了專門的通信控制處理機,并采用分組交換技術傳送信息,其嘗試的通信協議就是當今流行于Internet的TCP/IP協議的主體部分。ARPANET的出現,在網絡概念、網絡通信協議、網絡體系結構以及網絡設計等方面對Internet的出現與發展具有開創和奠基的歷史意義。
3.第三階段:異種機互連的網絡
進人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網絡逐漸普及,各大計算機公司都陸續推出自己的網絡體系結構以及相應的網絡產品(包括軟件和硬件),如1974年IBM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系統網絡體系結構(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SNA),1975年,DEC公司推出T自己的數字網絡體系結構(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DNA)。在當時,凡是按照 SNA網絡體系結構組建的網絡只能使用IBM公司的網絡產品,凡是按照DNA網絡體系結構組建的網絡只能使用DEC公司的網絡產品.也就是說,當時各公司擁有的計算機網絡是一個“封閉”的網絡系統,其應用的網絡產品是相互獨立的。
網絡發展進人到第三階段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在這個階段中,主要體現在如何構建一個標準化的網絡體系結構,以使不同公司或部門的網絡系統之間可以互聯,可以相互兼容和增加互操作性,同時實現各公司或部門間計算機網絡資源的最大共享。
如何實現異種網絡體系結構的互聯,推動網絡標準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當時大致分兩步推進。
第一步:實現各公司或各部門的網絡體系結構的相互兼容或標準統一。
第二步:盡快推出國際網絡體系結構標準。
1977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成立了“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標準化委員會”下屬的“開放系統互聯分技術委員會”,專門著手制定開放系統互聯的一系列國際標準。
1983年,ISO推出一個“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commended Model, OSI-RM)的國際標準框架。模型共分7層,在標準框架下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和應用的可移植性。從此,各網絡公司的網絡產品有了統一標準的依據,各種異種網絡的互連有了可參考的網絡體系結構框架。
4.第四階段:網絡互聯與信息離速公路
進人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宜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許多國家也都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網絡發展進人了世界各個國家的骨干網站建設、骨干網絡互聯與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階段,見圖1-3 所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個高速度、大容量、多媒體的信息傳輸網絡系統。
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利用數字化大容量的光纖通信網絡,使政府機構、信息媒體,以及各大學、研究所、醫院、企業……甚至辦公室、家庭等的所有網絡設備全部聯網.到那時,人們的吃、穿、住、行,以及工作、看病等生活需求都可以通過網絡點擊實施遠程控制,并得到優質的服務.同時在這個階段里,網絡還將給人類提供比電視和電話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娛樂節目,信息資源實現了極大的共享,使用戶擁有更加自由的選擇余地。
推薦新聞
更多行業-
可以提高網站外鏈質量絕秘妙招
可以提高網站外鏈質量絕秘妙招大家都知道隨著個人北京網站制作網站的盛行,...
2012-01-07 -
外貿網站建設中的多語言支持有哪些?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在這個...
2024-12-09 -
網站優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網站優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一天接到一個或幾個訂購或批發的單子,原創...
2012-10-18 -
企業網站關鍵詞排名下降被降權的四大因素
企業網站是企業在互聯網上的名片,它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然而,...
2020-06-16 -
數字化尖端:定制化高端網站建設方案解析
在這場數字化浪潮中,高端網站建設是企業成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環。一流的...
2023-11-29 -
深圳網站建設怎樣建站比較好?做好這三點就可以了
許多人說建立一個網站實際上就是這么簡單。你不必從這里看向那里。去做吧。...
2021-07-02
預約專業咨詢顧問溝通!
免責聲明
非常感謝您訪問我們的網站。在您使用本網站之前,請您仔細閱讀本聲明的所有條款。
1、本站部分內容來源自網絡,涉及到的部分文章和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本站轉載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切勿用于任何商業活動。
2、本站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3、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沖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4、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與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聯系方式:010-60259772
電子郵件:394588593@qq.com